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纠结:今天出门骑车,我是该化身一道闪电,让路边的花花草草都看不清我的尾灯;还是该做个悠哉游哉的街溜子,连路边小狗今天换了什么发型都要研究一番?
简单说,日常骑行,到底快骑好还是慢骑好?
这问题,堪比甜咸豆腐脑、汤圆元宵之争,是骑行界的“世纪难题”。今天,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,看看你到底是哪一派!
第一回合:快骑派
口号:“速度不快,怎么帅?”
快骑派的信徒们,信奉的是“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”。他们的骑行日常,是一部浓缩的动作大片。
人设:街头速度与激情的代言人。头盔一戴,谁都不爱;心率一爆,烦恼全抛。
装备:空气动力学头盔、紧身到能勒出早餐是啥的骑行服、码表上的数据比股票大盘还让人心跳加速。
展开剩余76%日常:起步就是摇车,平路必须突围,看见个红灯比丢了钱还难受。他们的快乐很简单:刷新一个又一个路段PR(个人最佳纪录),然后在朋友圈云淡风轻地晒出数据图,深藏功与名。
内心独白:“慢?慢是对自行车这三个字的侮辱!我买的可是‘跑’车,不是‘走’车!”
科学捧哏:快骑确实好处大大滴!它能高效地提升心肺功能,把你打造成一个更强壮的心肺小马达;它能疯狂燃烧卡路里,是减肥塑形的绝佳利器;它还能极致地磨练你的意志力,当你感觉肺在燃烧、腿在咆哮却依然坚持时,那一刻,你战胜了全世界。
但……副作用也是有的:
你可能根本没空看风景,眼里只有前车的后轮和码表的数字。而且,受伤风险较高,对膝盖压力大,一不小心就“爆缸”。更重要的是,长期这么干,容易让骑行变成一种纯粹的“体能训练”,少了点……乐趣。
第二回合:慢骑派
口号:“骑帅不骑快,活着就是赢!”
慢骑派的拥趸们,践行的是“生活不是赶路,是感受路”。他们的骑行,是一首流淌的散文诗。
人设:城市漫游家,风景品鉴师,街头人类观察学者。
装备:可能是一辆复古单车,车头挂个布包,里面装着相机和刚买的咖啡。速度?那是什么,可以吃吗?
日常:他们会在某个不知名的小公园门口停下,只为闻一闻花香;他们会因为发现一家有趣的街角小店而改变整个骑行路线;他们甚至能清楚地知道哪条街的猫咪最肥,哪棵树上的鸟窝又添了新丁。
内心独白:“那么着急干嘛?终点又不会跑。过程,才是生活的真谛啊朋友!”
科学捧哏:慢骑同样是宝藏!它是一种极佳的有氧运动,能温和地锻炼身体,特别适合恢复、放松和年龄稍长的骑友。它能极大地缓解精神压力,让你在规律的蹬踏中放空大脑,是性价比超高的“心灵马杀鸡”。最重要的是,它让你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,与你的城市谈一场慢节奏的恋爱。
但……太慢了也有烦恼:
运动强度较低,对于追求极限体能突破的人来说,可能有点“不解渴”。而且,在城市复杂路况下,过于悠闲的速度有时会影响交通流,需要注意安全。
终极答案:薛定谔的快与慢
好了,辩论结束。现在揭晓正确答案:
……看心情!看状态!看目的!
没错,就是这么“佛系”。快与慢,根本不是对立的两极,而是可以自由切换的两种美妙状态。
当你积压了一周的工作压力,想痛快地出一身大汗时,去做个“快枪手”吧!用速度蒸发烦恼。
当你只是想周末放松,晒晒太阳,感受微风时,做个“慢游神”多好!让时光在车轮下慢流。
甚至,你完全可以在一趟骑行中,同时扮演两种角色。前半程奋力爬坡,挑战自己;后半程溜车放坡,欣赏风景。
这,才是骑行的最高境界——收放自如。
我们的身体不是机器,它需要高强度的刺激,也需要低强度的恢复。我们的心灵也一样,既需要征服的快感,也需要闲适的抚慰。
所以,别再纠结了。你的单车,你做主!
今天,你想骑多快,就骑多快。只要你骑上车,出发了,你就是赢家。
今日话骑
你是坚定的“快骑派”还是“慢骑派”?或者,你是个随心所欲的“骑墙派”?
在评论区里,分享一个你最近一次骑行中,因为“快”或“慢”而发现的有趣故事吧!
发布于:北京市爱配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